瞻观前沿
近日,据最新一期《光学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,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激光振荡器,其产生的激光在平均功率和强度方面,均创造了此类激光脉冲新纪录。其平均功率高达 550 瓦,超出此前纪录 50% 以上。
此次激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不足 1 皮秒,且能以每秒 500 万个脉冲的超高速度,有序从激光器中射出。这些超强且 " 寿命 " 超短的激光脉冲可用于材料加工、眼科手术、精密测量等诸多领域,也有望催生更精确的原子钟。
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魏志义表示,为制造出这些超短强激光脉冲,团队使用了 " 碟片 " 激光振荡器。该振荡器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厚度仅 100 微米的薄碟片,其由掺杂镱原子的晶体构成。
最新研究基于两项技术创新:首先是利用反射镜的独特排列方式放大激光腔内的振荡光。为此,研究团队巧妙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反射镜阵列,使光在激光腔内循环往返多次放大。随后,为将这些放大光转化为高强度的超短脉冲,团队使用了 " 半导体饱和吸收镜 ( SESAM ) "。与普通反射镜不同,SESAM 的反射率会随着光的强度而变化。当光的强度超过某个阈值时,SESAM 能够高效地反射这些光,使激光从连续模式切换到脉冲模式。
图片来源: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
技术价值观察
激光器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,到中游的激光器制造,再到下游的激光加工和应用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,为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。上游主要涉及激光器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,包括光学材料、光学器件、机械装置、数控软件、电源器件及辅助器件等。中游主要由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装置与设备构成,主要包括高功率及低功率激光器的制造,是产业链的核心部分。下游涉及激光加工和应用,包括激光切割、焊接、打标、雕刻、钻孔、照明、通信等,终端应用覆盖汽车、锂电、钢铁、石油、航空、医疗、光伏、军事、电子、通信等广泛领域。激光器产业链上看,该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环节。